第(2/3)页 姚之富等人的知趣那是最好不过的,这些地方真不是他们能长久待下去的所在,他们现在的生存空间就是陈军与清军的夹缝之中。 就像枣阳这种地方,或是过了宜城向南的大片区域。再或是保康、房县这种陈军与清军都只保留存在感,而不是真的出动兵马大打出手的地方。 ——保康是郧阳府最东南的地方,与襄阳的南漳谷城都是挨着的,如果容易进军,清军如何不能分出一支兵马从保康杀到房山,再从房山杀到竹山,震动郧南? 到时候孟灿还能四平八稳的守在蜀河口当乌龟吗? 如果能接应着关中提督哈当阿和川蜀提督成德两军进入,特成额怎么可能不去做? 之所以不去做只不过是因为地理地势抬不适合动兵了。 但这种地方却正是白莲教喜欢去的。 李庆曾经总结过白莲教的传教规律,赵亮看了后觉得这与后世的赤色力量有一定的相似处。 越是经济困顿,移民(或流民)萃聚、地理位置僻远、官府稽查不到的地方,越可以成为白莲教孕育、成长并且得到快速稳定之发展的重要所在。 因为自身的属性,白莲教受于官府和士绅地主阶级的双重阻隔和抑压,这种秘密教门是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彻底做大做强,然后再由这个核心区逐步扩散开来,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区域势力的。 别说他们了,就是赵家也不能不是吗? 十多年了,也没能彻底掌控淮宁全县,更别提陈州府了。所以赵亮只能横向发展,跨产业跨区域的去发展。 白莲教更是如此,当它的扩散达到了官府核心区域时候,那就会立刻感受到极大的限制。 因此,白莲教的扩张方式就也是横向发展,我从一个薄弱地带跳到另一个薄弱地带去也。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裂变,就跟单细胞藻类一样。 我在这里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极限了,那行,我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去。 从清廷的一个薄弱区域跳到另一个薄弱区域去。 所以白莲教的组织才会相当的松散,一层才会那么轻易的去架空另一层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