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-《西岭雪一回一回解红楼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有人根据傅恒曾奉命主持绘制《皇清职贡图》,又与曹家有亲,怀疑是傅恒曾推荐曹雪芹任内廷供奉,参与绘画。但也只是个猜测罢了,至于真伪始末,已经无从考据。

    但是此序此诗,已经足见曹雪芹擅画且曾以画为生。

    另外,敦诚诗《寄怀曹雪芹》亦云:

    少陵昔赠曹将军,曾曰魏武之子孙。

    君又无乃将军后,于今环堵蓬蒿屯。

    将曹雪芹比作唐代大画家曹霸之后,虽是溢美之辞,也可以看出曹雪芹画艺之高。

    敦敏的《题芹圃画石》诗更是最直接的证据:

    傲骨如君世已奇,嶙峋更见此支离。

    醉余奋扫如椽笔,写出胸中磈礧时。

    另有《赠芹圃》云:

    碧水青山曲径遐,薜萝门巷足烟霞。

    寻诗人去留僧舍,卖画钱来付酒家。

    这些宝贵的资料不但告诉我们曹雪芹擅画,而且喜欢画石,醉酒后可以一挥而就,笔墨酣畅画意嶙峋,最见雪芹傲视权贵的性格与抱负。然而同时也写出曹雪芹在“举家食粥酒常赊”之际,曾以卖画抵债。

    卖画,也是曹雪芹活命的营生之一。

    第四十二回中,惜春奉贾母命要请假画园子,群钗开会,对于绘画的工具、准备步骤,有过极详细的描写。

    宝钗道:“如今画这园子,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。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,山石树木,楼阁房屋,远近疏密,也不多,也不少,恰恰的是这样。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,是必不能讨好的。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,该多该少,分主分宾,该添的要添,该减的要减,该藏的要藏,该露的要露。这一起了稿子,再端详斟酌,方成一幅图样。第二件,这些楼台房舍,是必要用界划的。一点不留神,栏杆也歪了,柱子也塌了,门窗也倒竖过来,阶矶也离了缝,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去,花盆放在帘子上来,岂不倒成了一张笑话儿了。第三,要插人物,也要有疏密,有高低。衣折裙带,手指足步,最是要紧;一笔不细,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腿,染脸撕发倒是小事。”

    清人郭熙在《画论山水赋》中说:

    “凡画山水,意在笔先。丈山尺树,寸马豆人,此其格也;远人无目,远树无枝,远山无皴,高与云齐,远水无波,隐隐如眉,此其式也;山腰云塞,石壁泉塞,楼台树塞,道路人塞。石看三面,路看两蹊,树看顶脖,水看岸基,此其法也。”

    这番议论与宝钗所言十分相应。

    宝钗认为作画前先要分“地步远近,分主分宾”,先起了稿子再画楼台房舍,这就是定“格”;而后点明“楼台房会是必要用界划的”,可见宝钗打算的“式”是“界画”。

    界画是一种画技门类,作画时使用界尺划线,故名之。界画适于画建筑,其它景物用工笔技法配合,通称为“工笔界画”。

    明代陶宗仪《辍耕录》所载“画家十三科”中有“界画楼台”一科,指以宫室、楼台、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,间以游鱼草虫,各种雀鸟花鸟。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:水墨、青绿、金碧、浅绛等。

    最后,宝钗提到了“法”:如何插人物,如何有疏密。且给了最具体实用的建议:

    “我教你一个法子。原先盖这园子,就有一张细致图样,虽是匠人描的,那地步方向是不错的。你和太太要了出来,也比着那纸大小,和凤丫头要一块重绢,叫相公矾了,叫他照着这图样删补着立了稿子,添了人物就是了。就是配这些青绿颜色并泥金泥银,也得叫他们配去。”

    古时做画以白色绢素为画布,比宣纸更加滋润、细腻。而且绢比纸结实,可以反复上色皴染,还可以清洗修改,更适合题材丰富的界画。

    古时作画讲究“三矾九染,就是将白矾研成细面用温水泡化再按比例调入胶水内,可使渲染后的色彩不混淆,有光泽。调配胶矾的比由于天气季节的关系各不相同,夏季六胶四矾,冬日八胶二矾秋日三胶七矾。绢素在画之前用薄薄的轻矾水刷一道,画时就好落墨了,画完后再刷一道轻矾水,裱后金笺就不会绷裂粘色。所以宝钗说“要一块重绢,叫相公矾了”;又说“配这些青绿颜色并泥金泥银,也得叫他们配去。”因为青绿金碧便是界画的主要用色。

    关于《红楼梦》图绘中最著名的清代孙温家族的绘画,便全是界画为主,翻开画册来,满眼青碧,宛如丛林。

    宝钗教惜春省笔之法,是按照匠人的园子图样先立了稿子,也就是“粉稿”,保证“地步方向不错”,可免树倾屋斜,门窗倒竖等弊端。

    西方绘画讲的是焦点透视,而中国画法则相对提出散点透视,就是在画卷中设置多个透视点,最简单的一条就是“近大远小”,而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北宋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
    相较于寻常国画的泼墨山水,工笔仕女,花鸟人物而言,《清明上河图》场景开阔,人物丰富,尤其整个画面的山水楼台树木人物的布局之细密,令人叹为观止。

    曹雪芹令惜春画大观园图,很可能就是受到《清明上河图》的启发。倘若世上真有惜春其人,真有一幅完整的《大观园行乐图》,可真要惜春“慢慢儿地画”上一年半载了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