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县丞自然是不敢偷懒抗命的,他可是聪明人,没有找死的习惯。 如万年县一般,各县大多行动了起来。 天灾是很可怕的事情,但更可怕的是发现了天灾的隐患,却不想办法消弭、救助,反而要趁着灾难发财,吃人血馒头,那就酿成了天灾人祸并发,灾难的伤害如滚雪球一般扩大。 为什么每一个王朝的末世都给人一种灾难频频发作的印象呢? 其实灾难并非只在王朝末期发生,只是政治清明之时,天灾发生的时候,有人去赈灾,不使灾难扩大,平时也有系统的治理,对水、旱灾有一定的预防和消弭措施。 所以不会如末期一般,因为少部分人的利益,将天灾酿成人祸,弄得赤地千里,人竟相食。 人心比天灾可怕得多! 刘襄真的预测到什么灾难了吗?可以说有,也可以说没有。 他记不得每一年都发生过什么灾难,所以并非从史书中“预测”,但一整个冬天没下雪,是个人都知道,旱灾的隐患小不了,了解农事的都清楚,虫灾的几率很大。 知道隐患就去预防呗,就算旱灾没来,多打几眼井又没坏处,就算虫灾不会发生,多烧一遍荒也能有效的降低病虫害,遗留下的草木灰也能当肥料。 总比无动于衷,干等着灾难发生,然后趁机低价买田,把百姓变成自己的佃户、隐户,把别人的妻女变成自己的奴隶,要强的多吧? 每一次灾难都是底层百姓的血泪史,都是资本的饕餮盛宴。 自古以来,便是如此。 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里,都透着血腥味,千千万万不要赞美他们。 哪怕现在刘襄距离登顶只剩一步,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大的地主,最大的资本家,最有权利的人,可他从未觉得自己高尚过,虽然很多人对他感恩戴德,很多很多人赞颂他的美名。 但他心里清楚,他只是攫取了别人的力量,从头到尾,他从来不是财富的创造者,他只是掌握了一部分财富的支配权。 仅此而已。 一点都不高尚。 千万不要自视过高,被权利迷了眼。 “我不是明君圣主。”刘襄站在北宫的城墙上,背对着荀彧感叹道:“我成为不了文若心中的圣明之君。” “主公仁德,天下皆知,彧能追随明主,为平定乱世尽一些绵薄之力,已是侥天之幸,足慰平生。”荀彧不知道主公为什么说起这个话题,但适当的拍个马屁他还是会的。 第(2/3)页